魏国处于四战之地
国家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?
战国时代的魏国,丢掉过一大批优秀人才,吴起、商鞅、孙膑、范雎……
战国早期,魏国是当仁不让的强国,吊打周边国家不在话下,灭中山、破强秦、占河西、强迫周天子分封三晋为诸侯、送立秦献公、帮助田氏代齐……远超春秋五霸。
魏国之所以如此雄霸,关键在于魏国拥有一流的人才。
魏国的三代相国都很牛逼。
第一代:翟璜,他的功绩是识人、用人。他发现并重用了吴起、李悝、乐羊等文臣名将,支持了李悝变法。
第二代:李悝,他的变法,让魏国彻底强大起来。
月盈则亏。
展开剩余79%第三代:公孙痤,他最大的特点是嫉贤妒能,因为才干不够,气量不足,所以害怕别人抢了他的相国宝座。
他有识人之才,无用人之量。他发现魏国有两个绝世之才,早期是吴起,晚期是商鞅。
与翟璜善于用人不同,公孙痤善于排挤、打压别人。
公孙痤打压的第一个人是吴起。手段很无赖。
吴起
公孙痤娶的是魏国公主,他把吴起请到家里来吃饭,故意让公主横挑鼻子竖挑眼来为难自己,甚至打自己,让吴起看到魏国公主的刁蛮无理。
然后公孙痤对魏武侯说,吴起功劳很大,可以赐婚公主给他,以检验吴起的衷心。
当魏武侯向吴起提婚时,吴起见识了魏国公主的蛮横无理,连忙拒绝。于是魏武侯大怒,有了杀掉吴起的心思。
吴起被迫逃亡楚国。
公孙痤打压的第二个人是商鞅,手段也很无赖。
商鞅
商鞅要比他年轻很多。公孙痤发现商鞅是旷世奇才,就把商鞅招到府里,担任中庶子,就是小秘书。
商鞅为他服务了十多年,一直是小秘书,从来没有得到提拔,更没有被推荐给国君。
公孙痤临死的时候,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担任相国,魏惠王从来不认识一个叫商鞅的小秘书,就沉默不语。于是公孙痤就建议魏惠王杀掉商鞅,不能让绝顶人才外流他国。
魏惠王不用商鞅,也不杀商鞅。
于是商鞅看到秦孝公的《求贤令》后,来到了秦国。
吴起和商鞅,都学到了魏国“李悝变法”的精髓。
吴起在楚国,拜为令尹,相当于相国,发起了“吴起变法”,然后带领强楚雄兵打得魏国哭爹喊娘。
商鞅在秦国,拜为左庶长,也相当于相国,发起了“商鞅变法”,然后率领强秦雄兵打得魏国满地找牙,河西郡也被秦国占领。
从此,魏国开始衰落。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
后来,魏国大将军庞涓嫉恨孙膑才能超过自己,于是迫害孙膑,孙膑逃跑到了齐国,靠“围魏救赵”,打得魏国磕头求饶。
孙膑
再后来,魏国相国魏齐嫉恨范雎,于是迫害范雎,范雎逃跑到了秦国,提出了著名的“远交近攻”,打得魏国奄奄一息。
范雎
魏国,无可避免衰落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